被忽略的家庭教育- 华师附外国际领袖高中课程

发布时间:2022-04-10发布作者:华外国际高中点击数:0

被忽略的家庭教育- 华师附外国际领袖高中课程

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体系里,所谓教育,无非就是孩子上学、上课外班、争三好生、争特长生、拼中考、拼高考这些内容。是啊,光是这些事,就够家长充满焦虑地忙上十几年了。

被忽略的家庭教育- 华师附外国际领袖高中课程

拼着拼着,一眨眼,孩子就长大成年了。有的孩子考上了名校,而绝大多数孩子呢,注定会是一般人。


不管结果如何,这时候你再回过头来看,这样持续多年的焦虑感又有多少意义呢?即使孩子辛辛苦苦考上了名校,难道以后就万事大吉了吗?孩子是否受人尊重?和同学相处是自信还是自卑?人际交往能力如何?在独立生活环境下能照顾好自己吗?面对人生中的挫折,孩子能否积极应对?


这些其实都是家庭教育要回答的问题。如果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仅仅关注了学校教育,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不会太理想。


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各尽其责,互为补充的,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。如果家长光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升学,只是在忙着做老师的助教,孩子的家庭教育部分就会缺失很多东西。


另外,如果说教育是一座冰山的话,学校教育也许只是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,家庭教育才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那一大部分。家长给孩子缺的家庭教育课,孩子早晚要在社会上去补上。而且,补课的时间越晚,补课的成本越高。


可惜的是,很多家长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。




有一次,我碰到一个四年级的小孩,脸上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。我一问才知道,这孩子数学考试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了一道题,“只” 考了95分。


我顿时非常惊讶:95分已经很高了,按某主持人的算法,四舍五入那就是一百分啊!这孩子怎么还不开心呢?


他告诉我,班里考100分的同学就有4个,他的成绩连前十名都排不进去,回家肯定又要挨骂了。


说实话,我觉得这样的家长真是不可理喻。


首先,家长这么关注考试成绩,给孩子如此大的压力,让孩子从小就谨小慎微不敢犯错,长大以后还能留下多少创造力和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?孩子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该是勇于尝试、敢于犯错、善于总结,而不是躲在安全区里,重复着自己练得滚瓜烂熟的那几件事情。


其次,家长根据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其他表现,给孩子的是有条件的爱。考了第一名回家看到的都是笑脸,考得不好回家就要挨骂甚至挨揍,这不是亲子关系,是企业里冷冰冰的绩效考评。牺牲了亲子关系,家庭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;没有家庭的无条件爱的支撑,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只能孤独前行。


最后,尺有所短寸有所长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。而动辄放大孩子的短板,不仅容易忽略他的长处,而且时间长了会让他丧失自信。作为家长,我们是否充分发掘了孩子独特的才华呢?周杰伦在中央电视台《开讲啦》节目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,要找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,把它无限放大。要知道,周杰伦考了两次大学都名落孙山,经历了很多挫折,但最后他还是成功了。他的好搭档方文山,也是如此。


我的一位大学同班同学今年把儿子送进了耶鲁大学读本科,她总结孩子成长经验的时候也说:不要盲目随大流,如果你总是和大多数人做一样的事情,那么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和大多数人一样。




古人云,治大国如烹小鲜,其实教育孩子的道理也是一样的。对待孩子的成长,需要耐心、细心,更需要爱心,但不要有功利心。其实,如果家长能从长远的角度、站在家庭和人生的高度来看待孩子的问题,很多无意义的焦虑自然就随之烟消云散了。


再拿前面那个小孩的例子来说,家长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责骂孩子,给他很大压力,一段时间之后也许成绩提高了,但是这样做就没有副作用吗?相比暂时提高的那几分,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损失会大得多,只是家长看不到而已。


对于小学生来说,我一向的观点是不要量化考试成绩。可惜现在大部分学校还是会给出具体的分数,那么我自己的成绩标准是这样的:一二年级,70分即可;三四年级,争取80分;五六年级,争取90分。不让孩子过早承受考试成绩的压力,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会培养得更充分,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智力发育也会更好。有了这些基础条件,到了初中二三年级之后,孩子就会自觉地把握好自己的学习,学习成绩就是水到渠成的。


其实从整个教育系统来看,在给孩子减负和推行素质教育方面,他们做得已经很不错了。很多具体的措施和规定都能让我们看到,教育系统还是有专业人才的。但是目前实际的执行却很不理想,问题出在哪里?我认为根源在家长,因为很多家长的作为完全抵消了教育系统的所有努力。


言归正传,家庭教育到底应该有哪些内容呢?我认为,它主要是对于影响孩子一生的素质和习惯的培养,是要和孩子一起来完成的。这是极其个性化的工作,不可能扔给学校来完成 -- 毕竟学校的任务是完成教学大纲里标准内容的教学。如果家长不做这件事,孩子就只能随波逐流了。


具体说起来,这种培养所涉及的方面包括:


  • 价值观的形成。孔子的德育内容是 “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”,这些自古就是我们做人的根本。而西方价值观则建立在基督教的七德 “信仰、希望、爱、审慎、正义、节制和刚毅” 的基础上,两者有很多共性。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,价值观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。不管有没有这方面的意识,作为孩子模仿的榜样,家长自己的价值观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孩子。想让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?那你自己先把编瞎话、找借口的习惯改了吧。很多家长只关注学习,对平时孩子暴露出来的价值观问题,他们却缺乏应有的关注。

  • 思维方式的定位。孩子更擅长抽象思维,还是形象思维?这两者往往是鱼和熊掌难以兼得。比如说文科生学数学,理科生讲故事,大多比较吃力。当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,数学才考了15分。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,其实并不需要进行取舍,但是弄清楚了孩子的思维方式,家长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,也有利于给孩子减轻思想压力。比如,给偏形象思维的孩子辅导数学,采用举例子、打比方或者讲故事的方法,效果会更好。

  • 性格的塑造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,这让他们和别的孩子不同,是定义他们的关键特征。但是,性格塑造问题现在也被很多家长忽略了。尤其是男女性别的个性培养方面,更是严重缺失。很多男孩的性格软弱,显得女孩更为强悍。有不少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哭,看到困难就退缩,做错了事不敢承认,或者向老师出卖同伴以换取从轻发落,甚至把其他同学推出去当挡箭牌。具有这样性格的孩子,长大以后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?在未来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,又能承担多少责任?

  • 独立思考能力。之前已经有独立的文章论述过这个方面,在此就不再赘述了。

  • 良好的卫生、健康、和生活习惯。例如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、正确的刷牙方法、有规律的作息、均衡营养、时间观念、做事的专注力、对他人的尊重、管理自己日常事务的能力、量入为出的经济意识等等。这些素养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形成的,需要家长从小带着孩子一点一滴地培养,而孩子不论长大以后做什么,都会因此受益一生。


家庭教育在不同阶段也是不一样的。在孩子小的时候,家长要承担更多的引导作用,培养孩子勇于探索、善于总结、自我完善、自我激励的习惯;等孩子大一些,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之后,主导权就应该转移到孩子手里,家长承担的角色是顾问和啦啦队。


最后澄清一下,本文并不是要否定学校教育。恰恰相反,学校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,它对于孩子的智力发育、性格养成、身体健康、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立或取舍的关系,而应该是互相促进的。比如,有良好家教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往往会更轻松自如,也更加自信;如果学校能鼓励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,而不是仅仅根据几个分数来评价孩子,那么家庭教育也就具备了更好的外部环境。


本文想强调的是,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学校教育,因为它关注的问题更长远、更根本、更重要,对孩子的影响也更为深远。作为家长,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,把家庭教育矮化为学校教育的小跟班,从而放弃了自己应该承担的更重大的责任。





岭南国际联合交流书院 版权所有       备案号:粤ICP备1606777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