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师附外美式高中PBL课程 | 重走古驿道 - 海上丝路的起点

发布时间:2022-04-10发布作者:华外国际高中点击数:0

来到海上丝路的起点

――《重走古驿道》PBL课程在南雄落地 

640.webp (33).jpg

时间:2018年10月19日-21日

参与学生: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美式高中二十五名学生

课程设计: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课程专业委员会

 

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期也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形成时期,那么世界是怎样的?我们该用怎样的价值观去对待我们的世界?我们将用怎样的方法去解决世界的问题?“我们的世界”是指什么?驿道古村的发生、发展及发生其上的重要事件将如何改变“我们的世界”?

― 题记


十月仍有秋风起,老树落叶飞,石桥舟自横,秋水悲情连。谁家秋院无风入,何处秋窗无雨声,此时,故人已出行。画卷深深,史海钩沉,《海上丝路》PBL课程起于《重走古驿道》,故事从秦皇汉朝拉开序幕。

秦始皇统一中国后,北筑长城以御匈奴,南开关道以辖岭南。唐开元四年,宰相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,由此拓宽梅岭古道。宋嘉佑年间,于梅岭建关楼后保存至今。与此同时,依踞梅岭古驿道的珠玑巷也夹道成镇,成为南北商贾往来、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。但由于其为“南北咽喉,京华屏障”,流年战争频繁,使得迁徙于珠玑巷的中原人民继续南迁至两广一带。


而今,驿道古村虽不再熙攘,但还保留《清明上河图》式的尘世。石板路、古桥、凉亭、古碑刻、古民居、古书院,其文化内涵涉及疆界版图文化、商贸驿游文化、族群迁徙文化、民俗宗教文化、文人宦游文化、红色军事文化。触及到的是满满的乡愁、故事、人性,以及对生活的向往。整个三天,华师外校美高学生在考察、访谈中了解到:活下去,发自那些“百家姓”的内心,也是先辈们南下的驱动力。

走在古老的路上,往往是感性先行。茶盐挑夫,赶考南贬,悲欢离合,希望失望,沉淀古道,渊源流传。

沿着依稀印记,寻找沧桑,拾捡那些被遗忘的珍贵故事。

640.webp (34).jpg

[ 访谈珠玑中学同学及其家人 ]


探究移民对文化传播及新文化生成的影响    


古道幽幽多凄切,人之心动物使然,天若有情天亦老。

每个中国人都有“根”。在中国的史籍中,移、发、迁、徙、实、屯,这些字不绝如缕,每出现一次,就意味着一次规模或大或小的人口迁移。

先秦时期的珠江流域分布着众多的越人支系,先秦珠江文化史实称为百越文化。百越文化带有明显的海洋文化特征,由于百越众多土邦小国,使得珠江文化形成多元文化共存的分布格局,而后开始与海内外文化交流,逐步形成本土文化外向型风格。由于

南岭的阻隔,岭南岭北交往非常困难,岭南的历史发展较岭北缓慢,故被称为“南蛮之地”。南越古驿道的开发,拉开了秦汉至明清两千多年的移民史,促成了中原人口大规模的南迁,为中原文化下珠江,开启珠江文化历史新篇章奠定了基础。

梅关古道被认为是“固体史籍”、“ 中国人口南迁的大动脉”、“重要的古商道”、“传播宗教文化途径”、“南北民俗大熔炉”、“ 美食之路”、“古诗传播之线”等,而珠玑古巷被认为是梅关古道上最重要的驿站,成为古道的“留存”而发展为商业重镇,在当时就有“编户村中人集处,摩肩道上马交驰”的境况,同时又有“中国古代陆路丝绸之路”称誉,并与“广州通海夷道”相连接,进而将中原的文化、技术、丝绸、陶瓷等带到岭南及东南亚、南亚、非洲、欧洲等世界各地。

今珠玑巷在仅有的381户居民1742人中就有卢、王、林、何、谢、曾、黄、钟、赖、刘、陈、郭、周、董、雷等159姓,实属罕见。珠玑巷多姓氏的原因又是什么?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?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?带来怎样的社会影响?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是人口迁移和流动,那又怎么看待“人”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影响?

640.webp (35).jpg

寻找中原的文化与遗存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 

石阶,凉亭,驿站。十里一亭,五里一置,百姓往来数千年。中原何为人南迁?南迁之人何所去?留下之人何所为?我们做一个时空穿越,唐宋战乱时,从中原逃难,“你”是家庭当中的父母或者子女,当“你”与家庭千辛万苦走过古驿道后,开始了短暂的停留,那么“你”未来的日子将怎么过下去?

 在古驿道、古村落、古建筑、古巷、学校等十个点上,从人与物两方面,二十五位美高学生,开始了寻找中原文化点的历程;这些文化点为什么会流传过来?有什么性质、特点、价值?通过哪些人群流传过来的?又形成哪些融合文化?

广州会馆是明清时期南雄建筑,这座建筑面积达3834平方米,雕梁画栋、古雅精致,建筑风格酷似广州陈家祠,但历史比它还要悠久。那么为什么在南雄建有“广州会馆”?会馆与古驿道有什么关系?在丝绸之路上起到什么作用?

大成殿是文庙(孔庙)的主要建筑,属于封建科举制度组成部分的“大成殿”,随着南迁的队伍来到南雄,这说明了什么? 耸立眼前的高塔为什么叫三影塔?从三影塔中看到什么文化?

珠玑中学的同学是否中原人的后裔,访谈他们,会改变世界观、价值观的哪些认知?


640.webp (36).jpg

 PBL课程进行跨学科学习 


PBL(Project-Based Learning)课程也叫项目式学习课程,其基于一个符合学生兴趣的真实生活的驱动问题,并针对问题尝试和寻求多种解决方案,最终形成成果,并在公众场合展示成果,得到各方面的反馈和评估。

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美高部,全年基于《海上丝路》PBL课程体系,通过融合多学科来学习掌握课标规定的学科知识,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提升。

《重走古驿道》是《海上丝路》的第一个课程系列,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铺垫。在三天的南雄学习中,同学们首先对“移民”展开“头脑风暴”:什么是移民?为什么移民?移民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?并选定十个真实的场景去寻找“中原文化点”。

中国是礼仪之邦,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,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人物是孔子。孔子是中华教育始祖,是中华文化的开创者和传承者。在这个被誉为“南蛮之地”的岭南,却有孔子后裔所建的孔子学院及孔庙(大成殿),珠玑中学更是将学校建成现代的“孔子学院”。这里浓厚的孔子文化意味着什么?不仅如此,中原而来的宗教、建筑、艺术、商贸等,都可以在南雄找到遗存。移民流实际上是文化流,这是学生们留下的最深刻印象。

梅关古道连接着长江与珠江水系,几千年来,南来北往,集盐道、官道、商道于一体,乃至进京赶考、官员流放等均往来于此,使这里成为中原文化、海洋文化、南粤文化的交汇处。丰富的文化底蕴,对于研究宗教、历史、红色、诗词、科举文化,起着积极的作用。

640.webp (37).jpg

640.webp (38).jpg

 [ 夏博士在实际场景中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 ]


640.webp (39).jpg

[ 参观广州会馆 ]

640.webp (40).jpg

 [ 小组以思维导图进行主题讨论 ― 探究移民的发生、发展及其形成的影响 ]

640.webp (41).jpg

 [ 小组讨论、合作 ]


640.webp (42).jpg

本文源自: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StudyTravel





岭南国际联合交流书院 版权所有       备案号:粤ICP备16067778号